中藥針灸雙管齊下 中醫治婦科病首重調整陰陽

中藥針灸雙管齊下 中醫治婦科病首重調整陰陽

中醫對於調治婦科病已經有多年的經驗。婦科疾病大多數由臟腑氣血功能失和陰陽失調造成。因此,中醫一般都會採用中藥或結合針灸來進行治療。通過補腎、調肝健脾、調理氣血去治療婦科疾病,以達到固本培元和調整陰陽。

(一)常見婦科疾病

1. 月經失調

月經失調是指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或伴隨月經周期出現不適症狀的疾病。月經不調是婦科臨床常見病,可嚴重影響女性的健康及其孕育功能,因此絕不能忽視。

中醫認為月經失調是由於七情內傷、外感、先天體質欠佳或勞倦,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和氣血不和而造成的。

2. 女性更年期綜合徵

女性更年期綜合徵是指部分婦女在「絶經」前後伴隨出現一些與絶經有關的證候,如烘熱汗出、心悸失眠、煩躁易怒、潮熱、下肢浮腫、月經紊亂、情緒不寧、憂鬱健忘等,中醫稱之為「絶經前後諸症」。部分婦女因體質、產育、疾病、社會環境及精神等因素而受影響,不能適應調節這一時期的生理變化,以致陰陽平衡失調。

中醫認為婦女到絶經前後,會出現腎氣漸衰、精血少、腎的陰陽失調。陰陽失調可涉及其他臟腑,如心、肝、脾等,以及痰濁、血瘀、鬱火等病變,形成本病的複雜狀態,以致出現諸多症候。

(二)中醫對婦科病的治療方法

  • 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分別採用調理氣血、補腎、健脾或疏肝等原則去作出針對性的治療
  • 對於月經不調患者,中醫會以中藥及針灸等方法調整他們的月經周期,去回復正常的月經規律。
  • 對於痛經、子宫內膜異位症及子宫肌瘤患者,醫師須根據她們的月經周期及體質去作出治療,經前以調氣化瘀,經期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主,而經後則以益氣補腎,養血活血為中心。
  • 對於更年期綜合徵,治療以調補腎陰腎陽為主,結合調理心肝脾、清心安神和疏肝健脾。陰虛者,治以滋陰寧心;陽虛者,則治以温陽益氣等,希望更年期婦女能順利渡過這時期。

A. 治療婦科病的常用中藥

中醫婦科中常用的有四物湯,據有補血活血的功效,中醫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症狀,對藥方進行加減,去切合患者需要,以下是本方藥物的簡單介紹:

中藥功效
熟地黃補血滋潤,益精填髓
白芍養血敛陰,柔肝止痛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芎行氣開郁,袪風燥濕,活血止痛

B. 針灸治療婦科病

除了中藥外,治療婦科疾病還可以結合針灸治療。針灸多選用下腹部、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等穴位,以下對一些常用的穴位作簡單介紹:

穴位位置功效
氣海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綫上,在臍中下1.5寸。補元氣,化濕濁
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綫上,在臍中下3寸處。培元固本,補益下焦
中極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綫上,在臍中下4寸。益腎興陽,通經止帶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健脾胃,益肝腎,調經帶
太溪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滋陰益腎,壯陽強腰

中醫五大穴位——治療婦科病包括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及太溪
中醫五大穴位——治療婦科病包括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及太溪

(資料提供:中醫師林業欣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各人的體質及具體情況不同,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册中醫師意見)

兩性健康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吃出健康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如何選擇專科醫生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對抗癌症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懷孕育兒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運動/物理治療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醫美新知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長期病資訊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