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患者瞬間死亡 高血壓增主動脈剝離風險

40%患者瞬間死亡 高血壓增主動脈剝離風險

資料提供:心臟科專科甄振庭醫生

最近台灣藝人黃鴻升(小鬼)突然因主動脈剝離猝死,事件令人惋惜之外,大眾也對於主動脈剝離充滿疑問。究竟主動脈剝離是什麼?它為什麼可以讓一個年輕人在毫無先兆下突然離世?對此我們特意邀請到心臟科專科甄振庭醫生為我們分享有關主動脈剝離的相關資訊。

主動脈剝離是種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高達40%患者在發病後立即死亡,手術後五年的存活率也只有50-70%。不過主動脈剝離並不常見,每年每10萬人當中只有5-30個病例,男性比女性高1倍機會發病,多發於60-70歲人士,當然亦有例外,因此各年齡層的人士都應留意。

甚麼是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接連心臟,把血液帶至全身,血壓也是全身最高的。為支撐血管,人體每條血管外圍都是分為三層:外層、中層和內層。主動脈剝離是指主動脈的內層和中層分離,血液在高壓的情況下迅速流進血管外層和中層及內層之間,這可能使血管爆裂,形成內出血,使全身其他部位的血液供應量不足,繼而多個器官衰竭,引致死亡。

主動脈結構

病徵

與急性心臟病類似:

  • 呼吸困難
  • 失去意識
  • 突然的上背部或胸口的撕痛
  • 突然腹部劇痛
  • 腳痛
  • 輕微頸、下顎或胸口痛
  • 突然難以說話或走路
  • 失去視力
  • 左右手其中一邊脈搏較弱
  • 其中一邊身體癱瘓或感到虛弱無力
  • 腳趾或手指感到麻痺或痛楚
  • 昏眩、頭暈
  • 皮膚蒼白、發燒、冒汗

主動脈剝離必須立即治療

主動脈剝離的治療取決於剝離的位置:升主動脈(即主動脈離開心臟的位置)剝離需要以手術治療;降主動脈剝離有機會以手術或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把血壓降低,醫生有機會以靜脈注射的方式處方降血壓藥物,而β受體阻斷劑是處理主動脈剝離的首選藥物。醫生也會處方強力的止痛藥物舒緩患者的痛楚。

手術治療

傳統外科手術需要開胸或剖腹修復主動脈,而主動脈血管腔內修復手術(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就是以微創手術的方式,從大腿的股動脈置入支架修復剝離的位置。

高血壓增主動脈剝離風險

主動脈剝離一般的成因是主動脈薄弱,或者高血壓,使主動脈容易撕裂。因此以下均為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因素:

  • 高血壓,尤其是情況未有受控
  • 血管(尤其主動脈)硬化
  • 胸區或主動脈曾經受傷或做手術
  • 心臟病,尤其是心瓣出現問題
  • 先天性心血管病:馬凡氏症候群、透納氏症、先天性結締組織異常
  • 吸煙、吸毒

預防方法

從以上的風險因素,可知預防主動脈剝離的方法為控制血壓、體重、戒煙戒毒等,以下的生活習慣可能有助預防主動脈剝離:

  • 均衡飲食,進食充足蔬果,減少鈉(鹽份)攝取
  • 多做運動:一星期做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 少飲酒
  • 保持心境開朗,儘量減低壓力
  • 每天有充足的睡眠
  • 定期做身體檢查

Aesthetic Medicine

More Blogs
More Blogs

Eat Healthy

More Blogs
More Blogs

Exercise & Physical Therapy

More Blogs
More Blogs

Family & Pregnancy

More Blogs
More Blogs

Fight Cancer

More Blogs
More Blogs

Sexual Health

More Blogs
More Blogs

內科

More Blogs
More Blogs

心胸肺外科

More Blogs
More Blogs

未分類

More Blogs
More Blogs

癌症食疗

More Blogs
More B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