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整親但忽然感痛楚?可能係周邊神經痛!
周邊神經系統,即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以外的神經線,負責接收並執行中樞神經的指令,在中樞神經系統和其他身體部分之間傳送訊息,包括四肢和內臟器官。周邊神經痛,就是那些神經出現損傷或病變,造成麻痹和痛楚等症狀。1
50%糖尿病患者
出現周邊神經病變併發症2
超過40%周邊神經病變個案
成因不明3
周邊神經痛症狀
症狀隨出現病變的周邊神經種類而異,主要影響三個方面的神經:
i. 運動神經障礙4
肌肉會變得軟弱無力,也有機會出現疼痛的痙攣和肌束顫動。
ii. 感覺神經障礙4
感官能力被削弱甚至完全失去,受影響部位會變得麻木,難以感受到震動、觸摸、溫度、痛楚等。其條件反射能力也因而變慢或消失,影響運動神經和平衡力等。
iii. 自主神經障礙4
會有出汗、怕熱、血壓不穩,以及腹瀉、便秘等腸胃問題。罕見的情況下,有患者會出現進食及吞嚥困難。
周邊神經病變成因
周邊神經病變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當中後天性個案中,為數不少都是成因不明。3
a. 導致周邊神經痛的遺傳因素1,5
最常見有腓骨肌萎縮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 CMT)。患者通常在年幼至成年初段發病,但因為症狀不明顯,如手腳無力等,而難以察覺。部分患者會有手腳末端肢體萎縮的情況,有機會造成行動不便,須用關節固定術來防止跌倒。但大多數患者的症狀極輕甚至沒症狀,且此病不會威脅性命,毋須過於焦慮,惟應定期做神經學檢查。
b. 導致周邊神經痛的後天因素
i. 缺乏B12
維他命B12是合成卵磷脂的必要元素,而卵磷脂是保護神經的髓鞘(myelin sheath)的主要成分,因此維他命B12不足會讓髓鞘受到破壞,造成脊椎及其他神經受損,導致周邊神經痛。即使維他命B12不足的情況輕微,不及早治療也有機會對神經造成永久損傷,例如四肢協調能力減弱;長期疼痛、發麻、刺痛;知覺減弱和無力等。6
ii. 糖尿病
六至七成糖尿病患者都有機會出現糖尿病性周邊神經痛。7血糖過高會造成多元醇、脂肪酸和肌肉脂質代謝代謝異常。除此之外,自由基(free radical)和糖化作用(glycosylation) 會增加。這些問題直接影響神經軸突或間接造成其血流和氧不足,於是出現周邊神經痛。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大多由腳部向上延伸,影響其敏感度,令患者或因不為意腳部有傷口,任由它反覆感染和潰瘍,嚴重起來甚至需要截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8-10
此外,二甲雙胍(Metformin)是治療糖尿病的常見藥物,惟長期服用會影響維他命B12的吸收,繼而引致周邊神經痛,可能需要透過口服或注射補充劑來增加維他命B12的攝取。11
iii. 發炎型神經病變
當受病毒和細菌感染,免疫系統或會攻擊神經,造成病變。
較常見的病症有:萊姆病(Lyme Disease)、帶狀皰疹 (Herpes zoster)、艾伯斯坦-巴爾病病毒(Epstein-Barr Virus)、 乙和丙型肝炎病毒、 麻風病、白喉和愛滋病等。以帶狀疱疹為例,曾患水痘的病人的神經內潛藏着水痘病毒,當病毒再次被活化時,便會出現所謂「生蛇」的情況。病毒有機會引起感覺神經的發炎和受損害,令患者會感到強烈疼痛。 1
iv. 自體免疫疾病
如患上類肉瘤病 (sarcoidosis)/薛格連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又名乾燥綜合症)/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格林-巴利綜合症 (Guillain-Barré syndrome)/慢性脫髓鞘性神經炎(CIDP)/血管炎/乳糜瀉 (麩質過敏)/多發性運動神經病變等,身體的免疫系統亦有機會攻擊神經,造成病變。 若體內某類免疫球蛋白量出題異常,如患上冷凝球蛋白血症(cryoglobulinemia),或患有骨癌、淋巴瘤或類澱粉沉積症 (amyloidosis)等罕見病,也有機會患上周邊神經痛。12
v. 腫瘤
良性或惡性的腫瘤都有機會長在周邊神經或其附近,因而擠壓到神經造成痛楚的感覺。1
vi. 治療副作用
周邊神經痛也是一些治療的副作用,如治療癌症的化療,服食抗愛滋藥物/抗癲癇藥等。一般而言,這些副作用會在停止相關治療或換藥後消失。1 而一些用來治療腸胃疾病,如醫治胃酸倒流的藥物質子泵抑制藥(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會減少胃酸分泌,削弱患者從食物吸取維他命的能力,有機會造成B12不足,因而導致周邊神經痛。13
vii. 勞損
工作生活上長期重複同一動作,打了石膏,或長期須用枴杖的人士;,都有機會造成某些神經長期受壓、勞損和疼痛,因而患上如腕管綜合症(滑鼠手)等疾病。 1
viii. 飲食習慣
素食,酗酒或偏食的人士有機會導致缺乏維他命B1、B3、B12、E和鈣。當中,以缺乏維他命B12風險最高,因它是保護髓磷脂(保護神經纖維的物質)的主要營養素。1
viiii. 外傷
如車禍、跌倒或運動創傷,有機會破壞神經。1
x. 接觸有毒物質
接觸到工業或環境化學品,包括鉛、水銀、砷、鉈等。有些殺蟲劑或溶劑釋出的化學物也會造成神經病變。 1b
xi. 其他疾病
如患上腎病、肝病,會令有害物質積存在體內,或破壞神經。1此外,血管或腫瘤壓住三叉神經線、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也可能出現症狀。以及手術和中風後或面部受傷造成神經線受損都會引發面部神經痛。14
c. 特發性神經病變
有些患者的病因未明,醫生會歸類為特發性神經病變,一般出現在60歲以上人士。 15
周邊神經痛跟傷害性疼痛有什麼分別?
一般而言,我們的痛楚經驗主要由傷害性疼痛而來。當我們觸碰到滾燙的熱水,或踢到凳腳,或割傷時,會感到即時的痛楚,而痛楚會隨著受影響部位康復,如消腫、傷口癒合而消失。身體器官受傷害時,也會引發傷害性疼痛,只是有時難以準確定點痛源或痛楚不明顯而被忽略。16
相比之下,周邊神經痛並非由傷害或外來刺激觸發,而是由於那些神經受損或不能正常運作。4, 16
周邊神經痛可引致的後果
周邊神經痛的患者主要面對三類障礙。運動神經障礙會令患者靈活度和平衡力下降,容易跌倒受傷。感覺神經障礙造成的無感會嚴重則影響生活,如會因無法正常感受溫度和痛楚而燙傷或撞傷,危機意識變相減弱。1,17 若因感覺不到而忽略傷口,更會造成細菌感染。
此外,由於患者的感知與他人有差距,甚至感覺不到日常身體接觸,他們的情緒和人際關係也會受影響。4
周邊神經痛檢查及診斷方法
a. 病歷評估
醫生會透過檢視完整病歷,綜合病人的生活習慣,如飲食、飲酒、家族病史、接觸毒物的機會等作診斷。4,18
b. 理學檢查
醫生會為病人驗血、照磁力共振或電腦斷層掃描。這些常見的理學檢查能讓他們得知病人的身體狀況,包括維他命指數、有否患上糖尿病、免疫系統運作情況、有否出現腫瘤或其他異常,對診斷和找出病因很重要。4,19
c. 神經檢查19
感覺神經功能檢查: 透過為皮膚提供冷、熱、痛的刺激,來衡量身體各部位神經的感官功能。也可能會檢查出汗的情況。4,18
神經傳導檢查: 透過短暫電擊來測試於表皮下較淺位置的神經功能,並不會造成任何傷害。同時,也可透過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EMG)記錄肌肉伸張時所產生的電波,以評估神經的情況。4,18-19
神經及皮膚切片檢查: 透過切除一小部分神經和皮膚來化驗,觀察神經有否異常。4, 18
周邊神經痛治療
治療有三大方向,(a) 醫治神經痛的病因,(b) 控制和紓緩病徵,(c) 減低病情惡化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現詳述如下:
a. 針對成因的治療
i. 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痛,控制血糖,病情就會有所改善。20
ii. 由飲食習慣引起的神經痛, 可透過注射或服用維他命B12;或減少酒精攝取量;減肥和運動等來改善病情。18,21
iii. 由勞損引起的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痛、肩頸痛、腕管綜合症,可透過物理治療和手術來紓緩。22
iv. 由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的神經痛, 可透過血漿置換手術,把異常的蛋白質濾走;或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干擾免疫系統中的異常抗體,都有顯著的療效。20,23
b. 針對修復神經及舒緩痛楚的治療
i. 口服:止痛藥、甲鈷胺、皮質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藥。18,21
- 止痛藥只能減輕痛楚的感覺,不能從根本修復神經損傷
- 甲鈷胺是一種活性維他命B12 ,具修復受損神經並促進神經再生的作用23, 可改善坐骨神經痛/腰痛、腕管綜合症、生蛇、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三叉神經痛。其副作用相對較輕微且溫和。24-25活性配方不需要經肝臟轉化,藥效能更迅速發揮
- 抗癲癇及抗抑鬱藥有助止痛和增強抗痛機制。18,26
ii. 外用:含辣椒素的藥膏、利多卡因藥用膠布。18
iii. 針劑:皮質類固醇、甲鈷胺21
- 直接注射甲鈷胺可更快達到止痛效果。
iv. 非藥物治療:透皮神經電刺激18
c. 生活習慣
i.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患者須注意事項:
患者須特別留意身體各部位有否損傷,每天檢查有否出現水泡、傷口、結痂等,如有須特別注意保護和清潔。18應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足部評估。27穿著鬆軟的棉襪,在鞋裡加緩衝鞋墊,有助減低腳部潰瘍的風險。18
ii. 其他有助改善周邊神經痛的生活習慣:
恆常運動: 即使只是多散步,都能改善肌肉力量和控制血糖水平;瑜伽和太極亦有助改善病情。18
健康飲食習慣: 保持均衡營養,多吃水蔬果、全穀類及益精蛋白質,並攝取足夠維他命及礦物質。18 戒煙和避免酗酒也能減少患上周邊神經痛的風險。18
預後
一般而言,如能找出患者周邊神經痛的成因並針對治療,預後會較樂觀,病狀有機會慢慢消失。當然,這要視乎實際情況,包括確診時間、病因是否可治癒及嚴重程度。有些病情嚴重的患者或在解決病因後,神經仍然永久受損。7
Share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