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 林詩敏 ”

Women's Health

Women’s Health

女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有不同的變化,對健康也有不同的關注。例如年輕女性會關注月經週期、週期性經前不適或經期紊亂等;較年長或已屆生育年齡的女性會關注婦科疾病、乳房健康、生殖健康、產前產後護理等;而將踏入或處於更年期的女士則會關心更年期的調適等。除了生理健康外,心理健康也同樣值得關注。 女性平均壽命 增加了8.4年 (2014年及1981年香港統計) 每100位女性有 28位患慢性疾病 (2013年香港) 女性在更年期後約 50%有骨質疏鬆症 (香港中文大學調查) 經前綜合症 經前綜合症是指女性週期性出現的生理不適、心理或行為方面的改變。一般在月經來潮一至兩周前出現症狀,直至行經時逐漸消失。嚴重者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最終生活質素受到影響。 80% 香港女性有經前綜合症症狀,常發年齡為 25 - 45歲。 https://youtu.be/c9CMNdAtY8k 經前綜合症飲食由林詩敏營養師解答英國註冊營養師 https://youtu.be/9iGlBES4d_I 經痛由陳瑜明醫師解答註冊中醫師 https://youtu.be/4LE8Tb-jbUo 經痛由蔡曦琳醫生解答婦產科專科 經前綜合症成因 經前綜合症的出現可能與以下生理、心理及社會環境因素有關: 生理因素:荷爾蒙分泌失調;神經傳導物質水平失衡心理及社會環境因素:生活壓力、個人性格和處世態度都與經前綜合症有關。學業、工作、人際關係和角色衝突是女性壓力的來源,而壓力會加重經前綜合症的症狀。現今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扮演多種角色,容易產生角色衝突,增加了所承受的壓力,加上經前的種種生理變化,或會增加經前綜合症的發病率和嚴重程度。 經前綜合症症狀 有關經前綜合症的症狀多達150種,可分為4大類: 生理方面:乳房脹痛、水腫、體重增加、頭痛、疲倦、腰酸背痛、易生暗瘡、便秘及失眠等心理方面:情緒不穩、煩躁易怒、緊張、坐立不安、易哭等行為方面:渴睡、不願外出、減少社交、嗜甜等認知方面: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下降、記憶力差等 並非一有症狀就代表有經前綜合症,必須符合以下原則,包括至少有一項情緒上的症狀,連續三個月或以上週期性地出現症狀,並且會影響日常生活。如有經前不適,建議請教醫護人員,以便得到適當的幫助。 經前綜合症診斷 要判斷經前綜合症,必須在連續三個月經週期中,記錄每個月的月經時間,並且每天記錄在生理及心理上表現的經前綜合症症狀、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令人感到壓力的事情和自身的反應。同時也要將這些症狀分級。以上資料有助醫生作診斷。由於經前綜合症的許多症狀與其他生理和心理性的疾病很相似,所以醫生或會要求做體格檢查,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後,才能作出經前綜合症的臨床診斷。 如懷疑有經前綜合症,應向醫護人員諮詢,以便作出適當的評估、診斷和治療。 經前綜合症治療 經前綜合症的舒緩和治療方法可分為以下3方面: 改善生活模式:女士可透過均衡飲食配合適當運動,減輕經前綜合症的症狀。建議減少飲用含咖啡因和酒精類的刺激性飲品,避免加重經前綜合症的症狀;也應減少進食高鹽分的食物,可避免水腫問題;亦要減少進食精糖食物,以免引起血糖變化。而多食用複合性碳水化合物、豆類、蔬菜、含鈣質、維他命D和奧米加三脂肪酸的食物,有助穩定情緒和血糖,舒緩經前不適。另外,適當的帶氧和伸展運動,能幫助放鬆心情、減壓和改善經前綜合症的症狀。藥物治療:如患有經前綜合症的女士在改善生活方式後症狀仍然嚴重,醫生會根據個別情況處方藥物。心理治療:包括壓力疏導和鬆弛訓練。患有經前綜合症的女士,應學習自我調適心理狀況,如學習放鬆自己、處理壓力、對事情抱正面樂觀的態度、改變對經前不適的負面思想等。 更年期 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一個人生階段,期間女性荷爾蒙分泌會逐漸減少,因而失去生殖能力以及引致一些生理和心理的轉變。更年期通常發生在45歲至55歲之間,而且一般會持續數年。當女士超過一年以上沒有來月經,就已是收經。 更年期發生年齡多於 45 - 55歲,約有 75% 的女士會出現潮熱不適。 https://youtu.be/8TOn-I5JRhc 更年期由何慧潔醫師解答註冊中醫師 https://youtu.be/k__CfAI-ur4 更年期由陳少慧醫生解答婦產科專科 https://youtu.be/BsPz4mFnRpo 更年期飲食由吳文琦小姐解答營養學家 更年期成因 當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就會漸漸停止排卵,雌激素分泌亦會逐漸減少,因而導致更年期的徵狀。 現時尚未能確定部分女士較早出現更年期的原因,這可能與遺傳有關。若女士長期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到更年期時可能會較易誘發更年期的症狀。如女士有吸煙習慣,其更年期一般較其他女性早開始。 更年期症狀 踏入更年期,每位女性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各有不同。有些女士的轉變較輕微,不感到明顯不適;有些則反應比較強烈。女性在更年期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Women’s Heal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心血管病已成為香港第2號致命殺手 心血管病是一系列與心臟和血管有關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等。 近年,心血管疾病在香港有年輕化趨勢。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吸煙、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家族遺傳等,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全球致命疾病 第1位 死亡人數 1,750萬 (2012年全球) 心臟病死亡人數 6,450 (2014年香港) 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名為「冠狀動脈心臟病」,是香港最常見的心臟病,佔心臟病死亡人數68.7%。 冠狀動脈是一組環繞心臟的血管,負責供應氧氣及營養給心臟肌肉,以維持心臟運作。冠心病的成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膽固醇於冠狀動脈內壁積聚,令動脈管道收窄,以致心肌的血液供應減少。 2013年因冠心病而住院人次為 29,866,平均每天死亡人數達 11 人。 https://youtu.be/46H6-MQWyDI 冠心病由陳普來醫生解答心臟科專科 https://youtu.be/rGD6ewASlu4 通波仔 vs 搭橋手術由陳普來醫生解答心臟科專科 冠心病成因 冠心病可分為慢性及急性兩種。慢性冠心病是由於心血管局部栓塞、收窄,令心臟的血液及氧氣供應長期不足夠,引致心臟衰竭和心肌壞死。而急性冠心病是當遇到突發性的刺激,或粥樣斑塊表層出現脫落或撕裂,血小板及發炎細胞修補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缺乏運動、壓力長期過大和家族遺傳等。 冠心病症狀 冠心病可以由全無病徵至突然死亡,或出現以下症狀: 心絞痛:劇烈運動後或情緒激動時出現壓迫性的心絞痛,胸部如被大石壓著,痛楚可擴散至手臂、肩膀、頸部和下顎,通常持續數分鐘,但休息後可能會好轉。呼吸困難:在活動時會感到呼吸困難及疲累。心肌梗塞 (心臟病發):當心臟病發時,心絞痛的程度會加劇,時間亦會延長。其他可能出現的病徵包括心律紊亂、暈眩、出汗、噁心和四肢無力,心臟衰竭的病人更會氣促和雙腳水腫。 冠心病診斷 高危人士及出現冠心病懷疑徵狀的人士,應向醫生求診,定期或盡快接受檢查。 冠心病的診斷方法有以下幾項: 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核子醫學掃描心臟超聲波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心導管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冠心病治療 當醫生確診病人患冠心病後,會根據其程度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但無論採用以下哪種治療方法,病人本身必須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健康飲食、經常運動。 藥物治療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俗稱「通波仔」)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指動脈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持續處於高水平。以成年人來說,高血壓是指收縮壓(或稱上壓)持續處於14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或舒張壓(或稱下壓)持續處於9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而就兒童或青少年而言,高血壓是指在重複量度下,收縮壓或舒張壓的度數仍相等於或高於同年齡、高度及性別人士的血壓的第95個百分位數。 2012年調查發現成人患病率為 1/3 ,未被發現個案比率達 54% 。 https://youtu.be/uXflTSdAK2E 高血壓由陳普來醫生解答心臟科專科 https://youtu.be/pYGMKlVpDuY 黑蒜可防三高和心血管病?由陳瑜明醫師解答註冊中醫師 https://youtu.be/UJuuJistTGg 高血壓與低鹽飲食由林詩敏營養師解答註冊營養師 https://youtu.be/O5wkdDeNkc4 高血壓由施蘊知醫生解答腸胃肝臟科專科 高血壓成因…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護心血管飲食

護心血管飲食

https://youtu.be/Mm2sClR2lU4 多攝取水溶性纖維以降低膽固醇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可進食一碗半麥皮以多攝取3克水溶性纖維。進食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有助降低膽固醇水平。 抗氧化物能減慢血管氧化和硬化 抗氧化物如維他命C、A、E和茄紅素,能減慢血管氧化和硬化,對減少血管栓塞有幫助。橙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和水溶性纖維,而且它含有鉀質,有助調節血壓。番茄含有豐富的茄紅素,如想番茄釋放更多茄紅素,可以用少量油煮番茄或連皮進食。 奧米加3脂肪酸有助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奧米加3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壞膽固醇(LDL)及提升好膽固醇(HDL)的水平。因此,每星期宜吃兩次約100克三文魚來代替肉類。 少吃油膩及加工食物 此外,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減少吃皮層、排骨、煎炸食物、酥餅、甜飲及醃漬食物,如午餐肉、腸仔、罐頭食品等,亦是保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良方。 養成定期運動習慣 倘若能養成運動習慣,每星期做5次、每次30分鐘的中度運動,更可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達30-50%呢! (資料提供:英國註冊營養師林詩敏)

護心血管飲食

喝紅豆水去水腫減肥,可行嗎?

喝紅豆水去水腫減肥,可行嗎?

https://youtu.be/6VW6iq4pWBo 理論上喝紅豆水有去水作用 但暫沒有研究證明功效 現時,不少韓國、台灣明星都喝紅豆水以去水腫減肥。事實上,紅豆含有豐富的鉀質,每半杯生紅豆已含有1,254毫克鉀,而且鉀會溶於水中,能有助排走體內多餘的鈉質和水分,故理論上喝紅豆水應該有去水的作用。不過暫時並沒有研究證明喝多少紅豆水才能有此功效。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患有腎臟疾病、心臟病人士或需限制鉀和水分攝取量的人士,更不宜喝大量紅豆水。 紅豆水製法 坊間紅豆水的製法是先用洗淨的紅豆,加入水煲30分鐘,豆和水的比例為1比5;紅豆煮至半破皮,水呈半透明紅褐色,再取頂層的紅豆水來飲用。其實紅豆所含的鉀未必會全數溶於水中,連紅豆同吃便可以攝取更多鉀質。 其他可助去水腫的食物 除紅豆外,深綠色蔬菜、香蕉等都是含高鉀質的食物,可幫助排走多餘水分,有消水腫的作用。 (資料提供:英國註冊營養師林詩敏)

喝紅豆水去水腫減肥,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