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 鍾振堅 ”

皮膚「色痣」要留意 夏日防曬攻略你要知

皮膚「色痣」要留意 夏日防曬攻略你要知

撰文: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鍾振堅醫生 夏日熱辣辣,熾熱的陽光每日伴隨我們的左右。雖然曬太陽能夠有助我們的身體吸收維他命D,但是過份長時間處於陽光底下反而有機會無聲無息地為身體帶來危機,誘發皮膚癌。那皮膚癌的成因是什麼?有什麼病徵?若患上皮膚癌,又有甚麼治療方法? 夏天陽光猛烈,應該做好防曬措施 採取預防措施防患未然 皮膚吸收過多的紫外光會有機會引致皮膚癌,而擁有家族病史、白人、從事戶外工作者均屬容易患上皮膚癌的高危病人。因此我們應避免長時間讓皮膚暴露在陽光底下,以及曬太陽前要做好預防措施,如按戶外活動程度選擇適合的防曬產品。市面上有多款式的防曬產品可供我們選擇例如防曬液、防曬膏及防曬噴霧。與傳統防曬乳液狀的相比,使用防曬噴霧效果反而比較不均勻。因為防曬噴霧容易有空隙,難判定在皮膚上的使用量是否足夠。因此我們先在家用防曬液打底,把防曬噴霧當成補防曬的工具,噴好之後也需要用手推把噴霧塗勻。 若前往沙灘游泳,需長時間處於陽光底下,應使用SPF30或以上及具防水性的防曬產品,預防曬傷。同時,炎熱的天氣容易流汗使防曬脫落,所以應每隔2-3小時補塗一次。 但我們亦需留意,部分SPF較高的防曬用品裡可能添加了份量不少的化學性防曬劑,容易引致皮膚敏感。因此我們使用防曬產品時,也應按戶外活動程度需要選擇合適SPF度數的防曬產品。 沒有痣代表沒有皮膚癌? 皮膚癌多在皮膚表面發病,因此不難被發現。較廣為人知的病徵是身上的痣出現色素變異、變大、流血或痕癢。 皮膚癌在病理上最少見的是黑色素瘤。根據癌症基金會的數據,只佔所有病例的5%;其餘的為非黑色素瘤。衛生署資料顯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是香港第七大常見癌症,2015年錄得過千宗新症;2016年則有20宗因非黑色素瘤皮膚癌而死亡的個案。 在醫學上,醫生針對癌細胞類型,將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再分為基底細胞瘤(BCC)及鱗狀細胞瘤(SCC)兩大類。 基底細胞瘤:最為常見的皮膚癌,出現病徵的部位通常是曾被陽光曝曬過的地方,如頭、頸和身體上半部,也有在手臂和腿部。此類皮膚癌的癌細胞的生長速度緩慢,甚少擴散到其他組織,復發率不高。 倘若不接受治療,BCC會深入皮膚的深層並破壞和侵蝕周圍的細胞組織。長年累月之下,細胞瘤不斷累積變大,使治療變得困難,增加皮膚癌復發的機率。因此,當發現或懷疑有以上類似徵狀時,應及早求醫。 鱗狀細胞瘤:出現病徵的部位主要包括頭、頸、手臂、身或腿部。主要的症狀是身體上的痣有增大、增厚、變色及流血。在幾個月內,癌細胞的生長速度可以很快,亦較大機會擴散到其他組織,因此治療後需密切跟進,以防復發。 黑色素瘤:最少見但也是最嚴重的皮膚癌。症狀和其他皮膚癌相類似。 皮膚癌的診斷 醫生診斷皮膚癌主要透過臨床檢查和抽組織化驗。醫生會在懷疑患有皮膚癌的位置切下皮膚樣本,包括表皮、真皮和少量脂肪,進行細胞病理化驗。 抽取組織化驗不會令癌症惡化 有患者擔心當切去癌細胞化驗時會使癌細胞擴散,但無論是切片或抽針檢查,均無科學或臨床證據顯示會令癌細胞蔓延。此外,醫生只能透過抽取皮膚組織化驗才能準確斷症,並根據化驗結果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治療皮膚癌的方法 早期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患者只需做手術割清或電療就可清除仍停留在皮膚表面的癌細胞,即癌細胞並沒有擴散至淋巴或其他器官。 癌細胞已擴散的鱗狀細胞瘤: 患者要考慮同時配合術後化療或針對性治療。 由於皮膚癌很多時長在面部、頸部或手、腳,所以手術時必須避開重要的面部器官,神經線及血管。其次是眼睛、鼻尖、耳朵、嘴唇附近的腫瘤。同時,進行切除手術後可能會影響外觀,醫生亦會進行重建手術,並按情況需要轉介給眼科、耳鼻喉科或整形外科等外科醫生,以提高患者的治療質素。

皮膚「色痣」要留意 夏日防曬攻略你要知

濕疹並非世界末日!皮膚科專科醫生、中醫師和臨床心理學家教你多方面對付濕疹

濕疹並非世界末日!皮膚科專科醫生、中醫師和臨床心理學家教你多方面對付濕疹

日前,屯門發生三屍命案,一名少女疑因受不了濕疹的折磨而弒殺父母後再自殺的倫常慘案,給社會各方造成很大沖擊。究竟濕疹是否與心理情緒有直接關系?我們可以如何察覺身邊人是否有情緒困擾?我們可以如何應對?讓我們聽聽皮膚科專科醫生、中醫師以及臨床心理學家的應對方法吧! 濕疹會讓患者在患處感到痕癢、且紅腫 皮膚及性病科鍾振堅醫生:一至兩成濕疹患者因病情而出現抑鬱或焦慮 從西醫角度來講,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但並不具傳染性。患者受基因所影響使患者擁有容易過敏的體質。 濕疹的成因 上文提及濕疹是與基因有關,因此也具有遺傳的特質。若父母患有濕疹,子女患有濕疹的機會也會相對提高。除了先天的因素外,環境因素也有相當的重要性,如直接接受到致敏源刺激、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抵抗力差等。 濕疹難「斷尾」 濕疹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病。這雖然並不代表長年累月都持續出現相關病徵,卻有機會在若干年後在身體的同一位置復發,難以「斷尾」。 濕疹或引致情緒問題 在臨床的案例中,有10-20%的病人會因濕疹導致抑鬱或因擔心復發而致輕微焦慮。不同年齡層也會面對不同方面的情緒問題。簡單來說,能夠分為兒童及成人方面。 兒童- 兒童的社交圈主要圍繞學校,所以他們會擔心上學的時因皮膚外觀而被其他同學取笑、言語批評、甚至不願與他們有身體接觸交流等,而遭受孤立。種種的負面情緒因而形成,對他們心理健康亦有重大影響。 成人- 對於成人來說,首先病徵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繼而難以應付日間工作。其次復發的可能亦會引起他們的焦慮和壓力,例如從事銷售員(尤其是化妝品銷售員)、空中服務員、前台服務員等這些強調儀容的工種。倘若患者濕疹的位置是位於面或頸部,則很難遮掩,影響日常工作。 家人支持可幫助改善患者的病情 濕疹雖很少會危及性命,但是患者忍受痕癢程度可以十分嚴重,是無法想像的。因此患者的家人應該盡量給予支持, 正視病人的病情和其帶來的負面情緒,如憂鬱和焦慮等。此外,家人應該鼓勵病人配合中西醫等專業醫護人員接受治療,不要諱疾忌醫,才能同時改善濕疹病情和相關的負面情緒。 李廣冀中醫師:透過飲食和習慣把握去濕關鍵 改善濕疹病情 從中醫角度,濕疹都是一種內外因素形成的疾病,所謂「有諸於內,必形於外」,有以下六個特性,病因複雜、多形皮損、搔癢、對稱發作、滲出傾向和反覆發作。中醫認為這些特性是內臟失調造成,意指脾虛濕困。 濕疹的中醫療法 治療濕疹,無論慢性或急性,都必須圍繞健脾去濕、清熱去濕、祛風去濕或疏肝以把握去濕這個關鍵。 針對濕熱、風邪、脾虛等的情況,中醫會使用五臟推移的方法,找出肝、心、脾、肺、腎哪個部分失調而作出相應的調整,達致平衡狀態,減低血裏的熱氣,去除濕氣,改善消化吸收的能力。用西醫的説法,這有助舒緩消化蛋白時引起的敏感。 濕疹患者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生活上,以小孩為例,他們不能處於過熱或過冷的環境內。極端溫度會加重濕疹的症狀,過熱的環境尤其會導致更直接的反應。 運動方面,因海水對抑制細菌有一定的作用,游泳時可選擇前往海灘,但一般公共遊泳池的水含有氯氣,反而會刺激皮膚而令濕疹惡化。 濕疹患者的皮膚十分乾燥,因此需要注重保濕,但不能長時間接觸到水。他們每天洗澡的次數不能多於一次,時間也不能超過15分鐘。此外,患者可以用拍打代替搔癢,晚上睡覺前建議剪好指甲及配戴手套,預防患者在睡覺時不自覺抓傷。 此外,患者亦應該避免胡亂嘗試未經證實的偏方,以免拖延病情,甚至讓情況變得更壞。 濕疹患者飲食需注意哪些方面? 忌:中醫認為蝦蟹等海鮮、牛、蛋這些容易引起敏感的食物都是「發物」,會容易動風生痰,發毒助火。煎、炸、炒等熱氣的烹調方法食物也應盡量避免。奶茶和咖啡也要避免飲用,以免增加濕熱。 宜:中醫師建議進食健脾去濕的食物以改善濕疹,如淮山、蓮子、百合、芡實。清補涼煲湯也能養陰及舒緩皮膚乾燥。此外,多吃蔬菜水果補充水份,少吃肉也可以減低脾胃負擔,從而改善濕疹病情。 患者可從飲食、進行靜態活動舒緩負面情緒 在中醫的角度,濕疹發作時會有肝鬱化火的現象,因此當患者感到痕癢時,會難控制情緒,持續處於煩躁,易發脾氣的狀態。透過清肝火,如飲用夏枯草、菊花、鬱金,可有效舒緩濕疹所引致的情緒問題。 長遠而言,患者需要透過安神健脾、涼血及改善睡眠質素以得到充分休息,減少負面情緒。同時,中醫師亦會提供相關輔導給予安撫鼓勵,使患者重獲信心面對疾病。 中醫也建議患者進行靜態的活動陶冶性情,如唱歌、畫畫等,有助放鬆心情,保持心境平靜,舒緩負面情緒,但要避免過度集中、易使精神緊張的活動以防加重病情。 臨床心理學家黃詠詩小姐:子女患慢性皮膚病,家長也有可能有情緒困擾 長期性皮膚病與情緒困擾 慢性皮膚病,如濕疹,確實會為部分患者帶來負面情緒,所以現時也有不少心理治療的研究,尋找合適的心理治療方法予慢性皮膚病患者,以改善他們的身心健康。 患者出現情緒困擾的徵兆 有情緒困擾的濕疹患者一般會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等狀況,亦有部分患者會有社交焦慮的情況。此外,當子女患有慢性皮膚病,家長同時也有可能會感受到無助與情緒壓力。 患者出現情緒困擾 家人應諒解 如發現家人因慢性皮膚病患如濕疹而出現情緒問題,家人應擔當支持與諒解的角色,聆聽患者的想法與感受。不要因患者的病情變化而怪責患者。家人可協助患者要明白理解慢性皮膚病與情緒困擾是會互相影響的,並支持患者尋求專家意見並接受專業治療。 (資料提供:皮膚及性病專科鍾振堅醫生、中醫李廣冀醫師、臨床心理學家黃詠詩小姐)

濕疹並非世界末日!皮膚科專科醫生、中醫師和臨床心理學家教你多方面對付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