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遺傳機率!常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患者或會腎衰竭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簡稱ADPKD)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1。臨床上,常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下稱ADPKD)患者的兩邊腎臟會長出囊泡,囊泡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大,腎功能會因而下降2,最終可能導致患者需要洗腎甚至換腎1。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臟病的成因、症狀、診斷方法以及治療方法,同時亦看看藥物治療方向的新發展。
在香港,大約有
7000人
患有ADPKD3
需要進行透析的慢性腎病患者中
約5%患有遺傳性多囊性腎臟病3
ADPKD的成因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的成因與遺傳有著密切的關係,ADPKD屬於顯性遺傳病,當中「顯性」模式的意思是,一旦一對基因中帶有一個顯性基因,若父或母的該病理性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下一代便會有ADPKD4。換言之,若你的父或母親患有ADPKD,你便會有五成機會患病1。大多數的ADPKD病例都由PKD1和PKD2基因變異引起。5
PKD1型患者的症狀則較PKD2型嚴重5。
以下數項因素有機會讓ADPKD患者病發後的情況較差6:
- 病者於30歲前確診
- 病者於30歲前首現血尿症狀
- 病者於35歲前確診高血壓
- 病者患有高血脂或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高
- 高尿液鈉離子排泄量、腎臟血流量低、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整體腎臟體積大
ADPKD的症狀
一般而言,常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的發病年齡為30至60歲7,它的期數則以腎小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來分級8,GFR是被用作量度腎臟過濾血液中廢物的能力,數值越低代表腎功能越差9。
● 第一期的GFR為大過或等於90mL/min
● 第二期的GFR為60-89 mL/min
● 第三期的GFR為30-59 mL/min
● 第四期GFR為15-29 mL/min
● 第五期(末期)GFR則為少於15 mL/min(或患者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初期的常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患者大多症狀為輕微甚至無症狀10,症狀包括全身乏力或痛楚例如背痛10;中期患者的症狀包括全身性或局部性水腫、胃口變差和味覺異常、高血壓以及腹部腫脹或有大腫塊11;末期患者症狀包括貧血11、感到虛弱疲倦、頭痛、神智不清、噁心、食慾不振、皮膚痕癢、肌肉抽蓄、水腫、氣促、高血壓、皮膚變黃或灰,女士也有機會出現月經週期的改變11。
多囊腎臟中的囊腫漸漸脹大,腎功能會每況愈下2,最終導致腎臟衰竭而令患者或許需要進行透析或腎臟移植1。其他器官例如肝臟、胰腺、脾臟、卵巢和大腸亦可能會受到影響12。如果影響大腦,便有機會引致動脈瘤,帶來中風的風險;若影響到心臟則會令心瓣變得鬆垂而出現心臟雜音12。
ADPKD的診斷和檢查
一般而言,醫生用以篩檢ADPKD的診斷方法有三種,包括影像學檢查、家族病史和基因檢查。
- 影像學檢查13
最常見而又最經濟的診斷方法是超聲波檢查,此醫學界公認的檢測方法可判斷篩查人士是否患有ADPKD以及囊腫數量。敏感度比超聲波檢查更高的方法有電腦斷層掃描和磁力共振掃描,兩者均可判斷出相關併發症例如囊腫出血或腎結石形成,但由於電腦斷層掃描會釋放輻射,亦有可能需要使用碘化顯影劑,這有機會對腎臟造成損害。 - 家族病史
醫生可透過詢問篩查人士的家族病史去判斷患上遺傳病如ADPKD的風險14,若該人士的父親或母親是ADPKD患者,他/她便有50%機會患有此症1。 - 基因檢查13
利用DNA測試作診斷的方法有兩種:遺傳連鎖測試和基因突變分析。遺傳連鎖測試需要從受檢人士和數個家庭成員(包括受ADPKD和不受ADPKD影響的人士)身上抽取血液,依賴於ADPKD確診者中DNA的「生物標記」作識別,從而確認有家族病史的人士有否遺傳ADPKD。而基因突變分析則對受檢人士的PKD1 和PKD2基因中的DNA序列直接進行分析,從而識別箇中引致ADPKD的基因突變。
ADPKD的治療
目前尚未有方法可以根治常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然而,適當的藥物療法可以紓緩相關症狀,亦可以減慢疾病惡化,從而減低併發症的風險。
- 藥物治療
紓緩ADPKD症狀的藥物15
- 降血壓藥物有助治療因ADPKD引致的高血壓
- 抗生素有助治療尿道感染、腎臟或肝臟囊腫的感染
- 止痛藥有助紓緩ADPKD引起的痛症
減慢ADPKD惡化的新藥物
抗利尿激素受體拮抗藥物(俗稱「排水劑」)是用於減慢ADPKD惡化的新研發藥物15。其作用和療效包括:
- 減慢整體腎臟體積因嚢腫而增長的速度15,16
- 延緩腎功能下降的速度15,16
- 減低ADPKD相關症狀出現的頻率16
- 紓緩腎臟疼痛16,17
適用病者須符合下列條件:
- 患有ADPKD的成年患者
- ADPKD病情迅速惡化的患者
- 患有第一至四期慢性腎臟疾病的ADPKD患者
2. 日常生活的改變
除了不可或缺的藥物治療外,ADPKD患者亦可改變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務求將ADPKD對患者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 飲食習慣18
患者的飲食應維持低鈉、低磷、低膽固醇及適量的蛋白質和熱量攝取量,適量的熱量吸收有助控制身體質量指數(BMI);血液中的碳酸氫量、尿酸量和血脂亦應維持正常水平。若血碳酸氫過低,患者可多進食蔬菜和水果,亦可按照醫生指引服用口服碳酸氫鈉補充劑。尿酸高和血脂高則可按醫生指示分別服用降尿酸藥和降血脂藥。患者亦應維持適當的進水量。 - 適量的運動18
適量的運動量有效幫助控制體重,維持正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 情緒支援18
除了生理外,ADPKD患者心理上的憂慮和不安絕對不能被忽視。建議患者可尋求專業人士如臨床心理學家的支援,亦不妨了解或加入多囊腎病互助小組,與同路人多作交流、分享和傾訴19。
Share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