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療歷經轉變 藥物儀器大躍進 為患者帶來生存曙光
以往當醫療科技發展未有現在先進時,針對肺癌的治療方案較少,肺癌病人存活率一直不高,倘若化療失效則幾乎等於無力挽回。然而,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今天肺癌病人的存活率已大幅提升。「現時一些肺癌病人因為長期覆診,當中已有一些成為交心好友,與之相比,過往肺癌病人多於覆診數次後便已經與世長辭。」由無力挽回,到今天為無數肺癌病人帶來勃勃生機,臨牀腫瘤科專科蔡添成醫生可謂見盡生離死別,但每當提及如何為更多癌症患者帶來生存曙光時,蔡醫生眼神中總帶著無限希冀。 為患者設計個人化治療 肺癌再非不治之症 蔡醫生指,過去由於對肺癌認識不足,只能根據小細胞癌(SCLC)或非小細胞癌(NSCLC)的分類來訂立治療方案。後來醫學界除了在化療藥物方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研發出第二代化療藥如紫杉醇(paclitaxel)、長春瑞濱(vinorelbine)之外,更發現非小細胞癌內也有不同性質之分。例如十多年前發現EGFR受體、ROS1及HER2等靶點的特性,並按此研發出多種標靶藥物,可謂是癌症治療的一大突破。時至今日,醫生已可按照患者體內不同的腫瘤基因突變作出針對性治療,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個人化治療。 利用精準治療的治病模式,按照患者的癌細胞特質及其基因組合而施用個人化的癌症治療,以達到更理想的控病效果。 談及個人化癌症治療,蔡醫生向我們分享了其中一個成功抗癌個案。個案中一位30歲女病人在五年前確診ALK肺癌,由於當時第一代ALK標靶藥還未推出市面,病人只能先接受化療。可惜,化療藥物在一年半後失效,適逢第一代ALK標靶藥剛好面世,病人在轉服新藥後病情得以受控。可是一年後,第一代ALK標靶藥亦漸漸失效,癌腫瘤擴散至腦部。在多番轉折下,病人先後改服第二代及第三代ALK標靶藥,方可令不斷惡化的病情受到控制。 蔡醫生又指,病人由確診至今已五年有多,身體狀況尚算不錯,期間仍能不時往外地旅遊,實在有賴針對ALK肺癌藥物研究的不斷進展。若ALK標靶藥的研究慢上幾年,醫生只能處方傳統非針對性的藥物治療,病人恐怕難以活到今天。 新藥紓緩化療副作用 跨專科治療更有效 每當提及癌症,不少人立即聯想到脫髮、嘔吐等治療副作用。的確,過去紓緩化療副作用的藥物相對落後,令不少患者飽受各種副作用折磨,為患者身心帶來龐大陰霾。幸而,隨著癌症藥物推陳出新,連帶不少紓緩藥物的藥效得以提升,大大減輕了化療的副作用。舉例而言,化療後患者一般胃口不好,並會時常感到噁心,不單為患者帶來強烈不適,更會影響化療後的營養補充,令情況更不明朗。然則,蔡醫生指出,新一代的止嘔藥發展已經相當成熟,能夠有效紓緩這些副作用,為患者帶來較平坦的抗癌之路。 除藥物發展以外,近年就癌症治療方向的方面亦有新的突破,逐漸發展出跨專科治療等新概念。在過去患者需要向不同的專科醫生諮詢意見,但各專科醫生都只專責自己的專業範疇,相互之間欠缺有效的溝通,為患者帶來很多不便。例如内科醫生看診後認爲不適合手術,會轉介腫瘤科,而腫瘤科若看診後認爲手術可行,又會將個案再轉介往外科,往來期間不免浪費患者寶貴的治療時間。而跨專科治療的概念正是由多位不同專科的醫生就病人情況一起商議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不但節省病人的時間和精力,更可以確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全面和最個性化的治療建議。 隨著藥物發展迅速,現時用作治療的藥物注射過程快捷,一些免疫治療吊針療程最快30分鐘完成。病人可以於日間腫瘤中心接受治療,免卻住院的不便。 電療技術大躍進 有利早期肺癌治療 手術是治療早期肺癌的常用方案,但對不少年紀大、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而言,進行手術具有相當的風險。這時候,醫生便會考慮選用電療,以高強度射線殺死癌細胞。不過,早年的電療儀器是二維(2D)平面設計的,對腫瘤的位置和形狀欠缺全面的掌握,容易影響腫瘤附近的正常細胞,引致較多副作用。其後電療發展至三維(3D)立體放射,以至後來發展至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可順應腫瘤形狀調控射線,能更精準地殺死癌細胞。最新研發的立體定向電療(SBRT)技術亦逐漸普及,特點是可高度集中向腫瘤釋放更高劑量的射線,提升放射範圍的精準度,減少對周邊的副作用,無疑是不適宜進行手術的早期肺癌病人的福音。 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TomoTherapy)能透過先進的影像導航技術監測腫瘤位置,處理各種形狀不一、大小相異及不同部位的腫瘤。 免疫療法崛起 延長病人存活期 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是一種新的癌症治療方案,主要用於沒有特定基因變異的晚期癌症患者,或已經接受一線化療及標靶治療但無效的患者。免疫治療的原理是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效力相對傳統治療方法持久,副作用亦較少。 不過,由於免疫治療研究尚在初期階段,因此並非適用於所有種類的癌症,治療效果亦因人而異,加上免疫治療費用相對昂貴,蔡醫生建議患者先諮詢醫生意見,並考慮進行PD-L1蛋白測試,檢測體內癌細胞有沒有PD-L1配體,以免浪費金錢和時間在不合適的治療方案上。 頻密進修以緊貼最新技術 為病人獻身臨床腫瘤科 未來還會否有比免疫治療更創新的治療方案實屬未知之數。不過近年來癌症治療發展一日千里,化療藥物不斷推陳出新,電療技術亦不住提升,對醫生而言亦是一大挑戰。蔡醫生笑言:「沒有想過入行多年還需要頻密進修,因為癌症治療發展實在太快了。」行醫數十載,此間蔡醫生可謂緊貼科技的前端,以把最新的癌症治療技術應用到病人身上,但說到要徹底戰勝癌症,相信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蔡醫生回憶當年,臨床腫瘤科不比內科、外科、眼科等熱門科目受歡迎,但他卻毅然投身於臨床腫瘤科,迄今他仍無半點後悔。能為癌症病人在絕望中帶來一絲曙光,便是推動蔡醫生繼續埋首工作的原動力。 (資料提供: 臨床腫瘤科專科蔡添成醫生) 原文刊載於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