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共振:近距離放射療法-子宮頸癌
訪問:張天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近距離放射治療」其實是電療的一種,很多時會配合體外的放射治療,用於很多不同的身體部位,用作治療頭頸癌、食道癌、乳癌、子宮頸癌等等。 至於專門醫治子宮頸癌的「近距離放射治療系統」,儀器會經手術程序放入病人的身體裏面,而這個儀器不含輻射,但啟動後就有一個放射源,直接在病人體內進行治療。通常,經過平均三至四次治療,子宮頸的腫瘤就可以消除。 最近10至15年,有一個新的「影像導航」近距離放射治療技術,利用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勾劃出腫瘤的位置,也很精準地控制電療的劑量,減少影響附近正常器官,減低副作用。相比起「X光為主」的傳統近距離放射技術,最近的醫療報告顯示,新技術可以提升存活率10%以上,及減少正常器官副作用約5%。子宮頸癌的治療會在盆腔範圍,因此,附近有前面的膀胱 後面的直腸或小腸,令控制治療更為重要,希望盡量減少對附近正常器官的影響。 在婦科癌症手術後,有些情況會用到近距離放射治療:例如是子宮受體癌在第一期有危險因素的病人。醫學研究亦指出,單用一個近距離放射治療,就可以減少復發的機會。另外會用此技術的,就是有高危因素,同時能做到手術的子宮頸癌病人。如果有高危因素,需要治療的話,我們會配合綜合性的化療,進一步減低復發的機會。 由於近距離放射治療是一個手術的程序,需要進入手術室,放入儀器,所以也會有手術麻醉的風險。此外,電療的短期和長期副作用也有機會出現,附近的器官,例如膀胱、直腸等,可能會有反應。因此,近距離放射治療,把儀器放入一些接近腫瘤的地方,最常見的是治療婦科癌症、頭頸癌、食道癌、乳癌。但是,如果儀器不能夠放近腫瘤,這個治療就未必可以容易進行。當然,在進行手術前,要有適合的團隊和技術去支持這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