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後遺症 隨時持續幾年?
帶狀疱疹 (俗稱生蛇),是由潛伏在患者體內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患者的水痘康復後,帶狀疱疹病毒會潛伏在其體內,日後有機會造成生蛇。此外,患者多為年紀較大或免疫力低的人士。患者有機會在出水痘多年後,才出現帶狀疱疹。1 根據美國研究, 大約3人當中有1人 一生中有機會生蛇2 根據港大醫學院研究, 只有29.6%的50歲或以上受訪者 知道水痘與生蛇有關3 生蛇成因與風險因素 生蛇的成因 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與引致水痘的病毒相同。4,5身體受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首個引起的問題便是出水痘。6 水痘痊癒後,病毒會進入神經系統,繼而潛伏在神經組織,處於休眠狀態,並可潛伏多年。5,7一段時間後,病毒或會再次活躍,並沿着神經線進入患者的皮膚,導致生蛇。5 不過,並非每個出過水痘的人都會發展出帶狀疱疹。8 帶狀疱疹病毒再次活躍或與免疫力降低有關,因此生蛇在老年人和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中較爲常見。4 風險因素 以下的風險因素都會增加帶狀疱疹病毒再次被激活的機會: 年齡:生蛇多發於50歲以上高齡人士5壓力9身體嚴重創傷9以下潛在疾病患者,其患上帶狀疱疹的風險會比平常人高。10免疫系統疾病及降低免疫力的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癌症心血管疾病腎功能衰竭高血壓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反應較低,患上帶狀疱疹風險增加11,12帶狀疱疹患者當中,不少是未確診的糖尿病患者。12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風險較高11,13單獨接受胰島素或胰島素與其他抗糖尿病藥合用的糖尿病患者,其患上帶狀疱疹的風險顯著高於接受單一療法的患者。同時患有冠狀動脈疾病或微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生蛇的風險相對較高11 生蛇症狀 初期 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例如頭痛、疲倦乏力、發燒及腸胃不適等。14 發病後1-3日內 帶狀疱疹病毒會沿著脊髓神經到達連接的皮膚表面,形成紅疹。14 即使還沒有紅疹,患處也會出現疼痛、麻刺感、痕癢。15 通常發於背部及腰側。14 幾天後 出現以上症狀的幾天後,患處會蔓延,呈帶狀的紅疹,甚至伴隨水泡。水泡會持續1-14日,期間可能會出現膿皰或血水,並於兩至三星期內乾水並結痂。14,16 併發症 後遺神經痛可持續數年: 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是指病發數月,甚或數年後仍然感受到的疼痛,是最常見的生蛇後遺症。14,17這個後遺痛症往往難以控制,更有機會持續多年,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交生活造成負面影響。21 本身患有糖尿病的生蛇患者較大機會出現後遺神經痛22,23 2. 色素沉澱或疤痕14: 患處可能出現色素沉澱,令皮膚呈現瘀色,需要數個月才會消散,嚴重者可能會留下疤痕。 3. 影響視力24: 若患處接近眼睛,眼內或眼周的帶狀疱疹 (眼部帶狀疱疹) 可以引起紅眼症(結膜炎)、葡萄膜炎或影響角膜等眼睛問題,或會導致視力受損。 此外,年長者因眼部帶狀疱疹而導致視力受損的機會比一般人較高。 4. 生蛇可導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轉壞25 受帶狀疱疹影響,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血糖水平升高,血糖控制轉差的情況。25 5. 生蛇或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26,27 帶狀疱疹增加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風險分別為35%和59%。26 急性帶狀疱疹發作後第一年,中風的風險較高。27 生蛇的診斷和檢查28 診斷主要基於患者的病歷和其身體上的紅疹檢查結果進行。一般情況下,不會透過實驗室進行檢測確認。然而,醫生會為部分患者,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士,進行額外檢測: 直接螢光抗體(DFA)檢測聚合酶鏈鎖反應(PCR)測試Tzanck smear抹片檢查 生蛇的治療 醫學界暫時未有根治生蛇的方法。 現時主要依靠以下方式舒緩生蛇症狀: 抗病毒藥物5: 及時使用處方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減輕或預防劇烈疼痛,加速水泡癒合,減低併發症如後遺神經痛的風險。 口服、外用及針劑止痛藥28-30: 生蛇會引起劇烈疼痛,醫生可能會處方以下口服、外用和針劑藥物28-30: 消炎止痛藥含麻醉性口服鎮痛藥物舒緩帶狀疱疹急性疼痛的抗癲癇藥局部麻醉用注射針劑類固醇 預防生蛇 接種疫苗 想要預防生蛇,可考慮諮詢醫生的意見,醫生或會建議你注射帶狀疱疹疫苗(俗稱蛇針)。 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可減低曾患水痘人士患上生蛇的機會,以及減輕生蛇相關痛症。31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CDC) 建議50歲或以上人士接種疫苗。32 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出現輕微副作用,如接種部位會發紅、痠痛、腫脹、痕癢或頭痛;接種位置附近也可能會出類似生蛇的紅疹。其他副作用包括蕁麻疹、壞死性視網膜炎(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人士)及吉巴氏綜合症等等。33 如對某種成分過敏、因疾病或藥物導致免疫系統虛弱、正在懷孕者33 切勿接種疫苗。 此外,市民應注意帶狀疱疹疫苗只用作預防生蛇,對於帶狀疱疹並沒有治療作用。 任何疫苗都有可能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加上上述疫苗為處方藥物(即:須經註冊醫生處方),接種前請先諮詢醫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