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鐵質積聚 去鐵劑控制鐵質水平
撰文: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陳以天醫生 貧血的病人體內缺乏血紅蛋白,一般容易缺鐵,治療時需要補充鐵質,嚴重的要定時輸血。可是,如果經常輸血,特別是一些地中海貧血的病人,這就有可能造成鐵質積聚的情況,需要以去鐵劑(3)平衡體內鐵質含量。 認清楚貧血成因 (1) 貧血有不同的成因。而最常見的,可能是女士因經量過多而造成的缺鐵性貧血。至於男士或年長人士,就要留意是否有腸胃出血,譬如胃出血或者痔瘡出血,更甚可能是癌症引致的缺鐵性貧血。 除了缺鐵性貧血, 還有其他原因, 可以引致不同程度的貧血。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異常增生﹑腎病、甲狀腺疾病等。 經常輸血易有鐵質積聚 (2) 正常人的人體會自動排出多餘的鐵,但經常要輸血的病人,例如地中海貧血患者、再生障礙性貧血或骨髓異常增生的病人,就較容易不斷在體內累積過多鐵質。另外,也有一些輕微或中度地中海貧血病人,他們不需要接受輸血,但因他們會從正常膳食中吸收較正常人多數倍的鐵質, 以致出現鐵質積聚。 鐵質積聚難察覺 後果卻可大可小 鐵質積聚的症狀視乎病情進展速度不同而有差別。如果病情輕微,因爲初期症狀不明顯,病人可能到三、四十歲才會被發現。可是,若鐵質積聚的速度較快,症狀則會較早出現。輕微的症狀包括疲累(4)和關節痛,但隨著鐵質積聚的情況漸漸變得嚴重,患者就可能出現心臟衰竭、肝臟衰竭,甚至患上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失調。 鐵質積聚的診斷方面,可以間接地以血清鐵蛋白監察。另外,磁力共振 (例如肝臟或心臟的磁力共振) 可為醫生提供更仔細的鐵質濃度報告。更傳統的方法就是直接從肝臟抽取細胞組織,以觀察鐵質積聚的情況。 新一代去鐵劑更方便 如果屬遺傳性鐵質積聚,可以用放血的方法治療。而其他因輸血造成的鐵質積聚,就可能需要用注射式的去鐵劑,每天都需要進行數小時的皮下注射。 另外,口服的去鐵劑也有助改善鐵質積聚的情況。傳統的口服去鐵劑(5),需一天服用三次,亦需監察白血球濃度,否則白血球過低可引起感染。 而最新口服去鐵劑就比較方便,不用沖水,一天服用一次(6),可以空肚或與輕膳同服,但同時也需監察它的副作用,譬如藥物過敏﹑蛋白尿或可能影響肝﹑腎功能,但這些情況都比較罕見。如果在服藥的過程中有一些不常見的副作用或有疑慮,可以請教主診醫生。 參考資料: Anemia - Symptoms and causes. (2017, August 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nemia/symptoms-causes/syc-20351360 Shander, A., Cappellini, M. D., & Goodnough, L. T. (2009). Iron overload and toxicity: the hidden risk of multiple blood transfusions. Vox Sanguinis, 97(3), 185-197. doi:10.1111/j.1423-0410.2009.01207.x Kohgo, Y., Ikuta, K., Ohtake, T., Torimoto, Y., & Kato, J. (2008). Body iron metabolism and pathophysiology of iron overlo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 88(1), 7-15. doi:10.1007/s12185-008-0120-5 Yen, A. W., Fancher, T. L., & Bowlus, C. L. (2006). Revisiting 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 Current Concepts and Progres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19(5), 391-399. doi:10.1016/j.amjmed.2005.10.041 Anna WChalmers, Jamile M Shammo (2016) Evaluation of a new tablet formulation of deferasirox to reduce chronic iron overload after long-term blood transfusions Therapeutics an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2016:12 201–208 Jadenu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for Hong Kong 本文由專業醫療人員提供資料及Novartis支持製作(但不代表Novartis立場)。 本文只作參考之用,並非向閣下提供任何醫療諮詢意見或建議使用任何商品或服務,亦不可取代任何專業醫療人員的診斷或治療。如有任何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