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

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包括结肠、直肠和肛门。大肠癌源于大肠壁的细胞异常增生。大多数大肠癌由一粒细小的瘜肉开始。瘜肉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会慢慢演变为癌症。大肠癌在香港常见癌症中排第1位,在致命癌症中排第2位。

平均每天新增个案13宗 (2013年香港)
>90%大肠癌患者年龄为50岁或以上(2012年香港)
肠癌手术医疗开支达10万港元(需视乎手术复杂程度和医院收费), 肠癌辅助治疗医疗开支高达50万港元
大肠癌 成因

成因

大部分大肠癌的成因尚未明确。但以下因素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 年龄增长,常见于50岁或以上的人士
  •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饮食中的纤维含量不足、进食大量红肉和加工肉食
  • 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体能活动、饮酒、吸烟
  • 曾有家属患大肠癌,尤其是直系亲属
  • 带有遗传性基因突变,例如家族性大肠腺瘜肉病或遗传性非瘜肉病大肠癌
  • 大肠长期发炎
  • 大肠曾经长瘜肉或曾患大肠癌
  • 二型糖尿病患者
即使你有上述任何一种因素,并不代表你会有大肠癌,只是代表你患上大肠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

症状

早期的大肠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
  • 大便带血(鲜红或深黑色)或附有黏液
  • 持续两个星期或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例如间歇性便秘或腹泻,大便形状变幼
  • 排便后仍然有便意
  • 腹部不适,如腹胀、绞痛
  • 体重下降而无明显原因
  • 持续感到疲倦或虚弱
出现以上症状并不代表一定患上大肠癌,因此必须向医生咨询。

大肠癌 症状
大肠癌 诊断

诊断

筛查是指为没有症状的人士进行检测,从而找出患病的人或有较高风险患病的人。建议50岁或以上的人士接受大肠癌筛查,及早发现肠道瘜肉或癌前病变。另外,大肠癌相关的检查包括:
  • 大便隐血测试 (Faecal occult blood test):大便样本含有隐血则表示肠道有出血的现象。
  • 大肠镜检查 (Colonoscopy):大肠镜检查是现时检查下消化道的最佳方法。全长1.6米的幼管可检查​​整条大肠,需时15分钟至1小时。检查前必须服用泻药清理肠道,并应进行低渣饮食。医生会处方镇静剂和止痛药,以减少检查者的不适和担忧。检查期间,医生可抽取组织样本进一步化验及切除瘜肉。
  • 乙状结肠镜检查 (Flexible sigmoidoscopy):乙状结肠镜是一条附有摄录镜头,长约60厘米的仪器。医生会把仪器从肛门放入大肠内,检查大肠壁。检查范围可覆盖至结肠的下半部分。检查程序与大肠镜检查大致一样。
  • 钡剂灌肠造影检查 (Double-contrast barium enema)
  • 虚拟(电脑扫描)大肠镜 (Virtual colonoscopy)
  • 直肠指检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方案通常是综合的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大肠癌的种类、大小和位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意愿等而采用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法。
  • 外科手术: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单独进行,或结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等其他疗法。近年部分大肠癌切除手术已采用微创手术进行,可加快患者的康复,也可减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会。
  •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在手术前使用以协助手术,降低癌症分期或增加全廓清率;可在手术后使用,以减低复发及提升患者存活期;也可针对转移性大肠癌者,以减轻症状和稳定病情。
  • 放射治疗 (俗称「电疗」):利用高能量射线消灭癌细胞,主要用于局部的癌症处理,例如直肠癌已入侵附近淋巴结。
  • 标靶治疗:标靶治疗的副作用较传统化疗的少,但仍会伤及正常细胞。标靶药物并不能根治转移性的大肠癌,但结合化疗或单独使用可望加强疗效或延长患者的寿命。

大肠癌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