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港逾1.4千人死於心肌梗塞 成香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FindDoc 醫news】今天 ( 9 月 29 日) 是世界心臟日。本港衞生防護中心早前發表刊物指出,於 2021 年時,本港共有 1,417 人死於心肌梗塞,令心肌梗塞成為本港其中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不過,吸煙、運動不足等心肌梗塞風險因素,在本港相當普遍,故中心建議,市民應奉行健康生活模式,並定期檢測有否「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
中心指,在香港,急性心肌梗塞是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在 2020 年,公立和私立醫院就急性心肌梗塞,錄得逾 7,700 住院病人出院及死亡人次。至於在 2021 年,因急性心肌梗塞致死的 1,417 宗死亡個案中,有 62% 均為男性,而 64 歲或以下成人則佔 20.7%。從數據可見,心肌梗塞並非只影響較年長人士。
中心引述一項國際研究指,全球 9 成的心肌梗塞病例,是由9個風險因素共同導致,包括吸煙、進食蔬果不足、 缺乏運動、過量飲酒、中央肥胖、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水平不理想,及精神壓力。不過,根據本港各官方調查顯示,於 2021 年,9.5% 的 15 歲或以上人士有每日吸煙;另於 2018 至 2019 年間,超過9成半的 15 歲及以上人士進食蔬果不足,並有 16.8% 的 18 歲或以上人士體能活動量不足,可見心肌梗塞的風險因素在本港相當普遍。
中心表示,心臟病的形成和日常生活習慣有關,因此健康生活是預防突發性心臟病的最有效方法,又提醒心肌梗塞的症狀因人而異,未必像電視劇或電影中見到般,突然感到胸口劇痛,捂住胸口再倒地,更未必有預兆,建議如有任何胸口疼痛或不適,均必須盡快求醫。
心肌梗塞又稱突發性心臟病,在心臟肌肉的血液供應受阻時發生。由於缺乏血液流動和氧氣供應,心臟肌肉細胞會開始壞死。很多時候,阻塞是由粥樣斑塊在冠狀動脈內積聚所引致,亦即是動脈粥樣硬化。粥樣斑塊破裂會形成血塊,若血塊大到足以完全阻塞血液經冠狀動脈流往心臟,便會引致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