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臟血管健康嗎?
心血管病已成為香港第2號致命殺手
心血管病是一系列與心臟和血管有關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等。
近年,心血管疾病在香港有年輕化趨勢。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吸煙、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家族遺傳等,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全球致命疾病
第1位
死亡人數
1,750萬
(2012年全球)
心臟病死亡人數
6,450
(2014年香港)
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名為「冠狀動脈心臟病」,是香港最常見的心臟病,佔心臟病死亡人數68.7%。
冠狀動脈是一組環繞心臟的血管,負責供應氧氣及營養給心臟肌肉,以維持心臟運作。冠心病的成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膽固醇於冠狀動脈內壁積聚,令動脈管道收窄,以致心肌的血液供應減少。
2013年因冠心病而住院人次為 29,866,平均每天死亡人數達 11 人
冠心病成因
冠心病可分為慢性及急性兩種。慢性冠心病是由於心血管局部栓塞、收窄,令心臟的血液及氧氣供應長期不足夠,引致心臟衰竭和心肌壞死。而急性冠心病是當遇到突發性的刺激,或粥樣斑塊表層出現脫落或撕裂,血小板及發炎細胞修補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缺乏運動、壓力長期過大和家族遺傳等。
冠心病症狀
冠心病可以由全無病徵至突然死亡,或出現以下症狀:
- 心絞痛:劇烈運動後或情緒激動時出現壓迫性的心絞痛,胸部如被大石壓著,痛楚可擴散至手臂、肩膀、頸部和下顎,通常持續數分鐘,但休息後可能會好轉。
- 呼吸困難:在活動時會感到呼吸困難及疲累。
- 心肌梗塞 (心臟病發):當心臟病發時,心絞痛的程度會加劇,時間亦會延長。其他可能出現的病徵包括心律紊亂、暈眩、出汗、噁心和四肢無力,心臟衰竭的病人更會氣促和雙腳水腫。
冠心病診斷
高危人士及出現冠心病懷疑徵狀的人士,應向醫生求診,定期或盡快接受檢查。
冠心病的診斷方法有以下幾項:
- 心電圖
- 運動心電圖
- 心臟核子醫學掃描
- 心臟超聲波
- 電腦掃描
- 磁力共振
- 心導管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冠心病治療
當醫生確診病人患冠心病後,會根據其程度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但無論採用以下哪種治療方法,病人本身必須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健康飲食、經常運動。
- 藥物治療
- 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俗稱「通波仔」)
-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指動脈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持續處於高水平。以成年人來說,高血壓是指收縮壓(或稱上壓)持續處於14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或舒張壓(或稱下壓)持續處於9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而就兒童或青少年而言,高血壓是指在重複量度下,收縮壓或舒張壓的度數仍相等於或高於同年齡、高度及性別人士的血壓的第95個百分位數。
2012年調查發現成人患病率為 1/3 ,未被發現個案比率達 54% 。
高血壓成因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
超過90%的高血壓個案為原發性高血壓,並沒有明確的病因。雖然其成因並未確定,但醫學界已知道以下高危因素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如高鹽的飲食習慣、肥胖、靜態生活模式、吸煙、飲酒過量、睡眠不足、壓力、高血壓家族史和年齡大等。
高血壓症狀
高血壓常被稱為「隱形殺手」,是因為它幾乎沒有症狀,患者往往在出現併發症後才發現患病。只有小部分患者會有頭痛、頭暈、視線模糊不清和疲倦等症狀。若高血壓患者得不到治療或血壓控制欠理想,便可能引致嚴重後果,甚或致命,包括:
- 中風
- 冠心病
- 心臟衰竭
- 腎衰竭
- 視網膜血管病變
高血壓診斷
定期和準確量度血壓有助及早發現和監控高血壓。十八歲或以上成年人應至少每兩年量度一次血壓。量度血壓的頻密程度,會因應血壓水平、年齡、患冠心病的綜合風險以及醫生的建議而調整。
高血壓患者所需的基本檢查包括:
- 家庭醫生的臨床全身檢查 (包括高度、腰圍、體重及眼底鏡等)
- 血液檢查 (包括血糖、膽固醇、腎功能等)
- 尿液檢查 (包括細胞、糖及蛋白等)
- 肺部 X 光檢查
- 心電圖
- 個別患者可能要轉介專科醫生作心臟、頸動脈超聲波及跑步心電圖檢查
高血壓治療
無論血壓水平如何,高血壓患者都應適當地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對於血壓略高於正常水平的人士來說,可能毋須治療,最重要是定期監察。而奉行健康的生活模式有助血壓回復正常水平。
對高血壓屬中等或嚴重的人士而言,必須接受藥物治療,以降低血壓及出現併發症的風險。當開始接受藥物治療後,患者必須按照醫生的指示服藥,同時應了解藥物的效用、服用方法和時間,並定期覆診,與醫護人員緊密合作制訂出合適的治療計劃。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