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專襲小孩 成人也會「中招」

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引致、具傳染性的疾病。此病專襲小孩,但成人也有機會「中招」。發燒、口腔潰瘍、紅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徵。究竟有哪些方法可治療和舒緩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痊癒後,是否可終身免疫?我們又可如何防止感染呢?

每年香港約有 900 人次

因手足口病而

住院

手足口病

高峰期

5月 至 7月

手足口病

小高峰期

10月 至 12月

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但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也有機會受感染。手足口病的潛伏期(即由初次感染至出現病徵的時間)約為3至7天。

手足口病的病徵可包括:

  • 在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喉嚨痛和疲倦。
  • 在發燒後的1至2天,口腔會出現疼痛的水疱。這些水泡初時呈細小的紅點,然後會形成潰瘍。潰瘍主要影響喉嚨、吊鐘、扁桃腺以及上顎,有時會影響舌頭和口腔的兩腮內側。
  • 1至2天後,手掌及腳掌亦會出現不痕癢的紅疹,外形呈扁平或凸起狀,有時還會帶有小水泡。皮疹也可能會出現在膝蓋、肘部、臀部或生殖器。

部分手足口病患者,尤其是成年人,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或者只出現紅疹或口腔潰瘍等病徵。

手足口病原因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病毒引致,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 (Coxsackievirus)。另外,腸病毒71型 (Enterovirus 71,簡稱EV71)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可引致嚴重併發症。

手足口病傳染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

  • 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如鼻涕、痰)、唾液和糞便
  • 接觸患者穿破了的水泡
  • 接觸受染污的物件,例如表面沾有病毒的門把、玩具、餐具、毛巾、地毯等

嬰幼兒通常是透過以下幾種途徑感染病毒而致手足口病:

  • 將玩具或手、腳等以及其他不潔物品放入口中(譬如玩波波池),導致病毒入侵消化道
  • 在幼稚園或公共場所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與他人密切接觸而感染
  • 使用被病毒污染的物件,如毛巾、碗筷等
  • 飛沫傳播

手足口病患者在病發的第1個星期內最具傳染性。在症狀消退後的數天或數星期內,病毒可能仍留在患者體內。這意味著,患者在此期間仍然可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感染手足口病後,就可終身免疫?

手足口病患者痊癒後,會對相應的腸病毒產生抗體。但由於手足口病可由不同的腸病毒引發,所以日後仍有機會感染由其他腸病毒引致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原因
手足口病診斷

手足口病診斷

醫生可根據患者的年齡、病徵以及口腔潰瘍或皮疹的位置和形態,以診斷病人是否患上手足口病。

一般來說,醫生毋需透過測試來診斷手足口病。但有時或需抽取患者的咽喉分泌物、大便或血液樣本作化驗,以確定引致該病的腸病毒類型。

手足口病治療及紓緩

手足口病患者一般會在7至10天內自行痊癒。目前,尚未有藥物可治療手足口病。患者應多喝水和有充足的休息,同時亦可使用退燒藥、止痛藥或漱口水,以舒緩發燒或口腔潰瘍引致的痛楚。

另外,手足口病患者有以下方面需留意:

  • 應自行隔離,避免上學、上班或參加集體活動,切勿與他人有親密接觸,直至所有水泡變乾,以免將手足口病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 若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71型引起,待完全康復(即發燒和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乾涸及結痂)後,應留在家中休息多兩個星期才上學或上班。
  • 如出現持續發高燒、神志不清或病情惡化等情況,就應立即向醫生求診。而家長亦應留意患手足口病兒童的病情,如出現持續高燒、反覆嘔吐、肌肉抽搐或手腳忽然無力等情況,就應立即求醫。

手足口病併發症

手足口病的最常見併發症是脫水。該病會導致口腔和喉嚨潰瘍,令吞嚥困難。如脫水嚴重,或需要以靜脈注射補充水分。

有少數手足口病兒童患者在痊癒後,出現手指甲和腳趾甲脫落的現象,而指甲會在三個月至半年內自然生長出來。不過目前暫不能確定這些個案是由手足口病引起。

在罕見的情況下,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可引致嚴重的併發症,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和類小兒麻痺症癱瘓等,甚至死亡。

手足口病治療及舒緩
預防手足口病

預防手足口病

現時並沒有疫苗可預防手足口病。預防感染手足口病的最佳方法就是增強個人免疫力,以及注重個人和環境衛生。

  1.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眼鼻或口之前、進食或處理食物前、咳嗽或打噴嚏後、接觸水泡後、如廁後、更換尿片後或處理被污染的物件後,應用洗手液和清水徹底洗手。
  2.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並妥善清理分泌物和徹底清潔雙手。
  3. 不要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
  4. 避免與手足口病患者有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共用餐具、共享同一食物或飲品。
  5. 保持家居清潔和衛生,經常正確清潔和消毒傢俬、玩具、廁所等常接觸的物件和地方。
  6. 應使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布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並用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作消毒,而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7.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到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
參考資料
  1.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EV Scan. Accessed November 21, 2019, at https://www.chp.gov.hk/en/resources/29/502.html
  2.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ccessed November 21, 2019, at https://www.chp.gov.hk/en/healthtopics/content/24/23.html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 Signs & Symptoms. Accessed November 21, 2019, at https://www.cdc.gov/hand-foot-mouth/about/signs-symptoms.html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 Guide to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Health Response for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Accessed November 21, 2019, at https://iris.wpro.who.int/bitstream/handle/10665.1/5521/9789290615255_eng.pdf
  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 Causes & Transmission. Accessed November 21, 2019, at https://www.cdc.gov/hand-foot-mouth/about/transmission.html
  6.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 Diagnosis. Accessed November 21, 2019, at https://www.cdc.gov/hand-foot-mouth/about/diagnosis.html
  7.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 Prevention & Treatment. Accessed November 21, 2019, at https://www.cdc.gov/hand-foot-mouth/about/prevention-treatment.html
  8.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 Complications. Accessed November 21, 2019, at https://www.cdc.gov/hand-foot-mouth/about/complications.html
  9. Mayo Clinic.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 Symptoms & causes. Accessed November 21, 2019,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and-foot-and-mouth-disease/symptoms-causes/syc-20353035